小书亭 > 男频 > 汉末第一兵法家 > 第九百八十七章 无题(二)

第九百八十七章 无题(二)

李孟羲对刘备的后勤工作极为赞赏,刘备以区区一月时间盖了一座小城,这需要,在驻扎下来的第一天开始,刘备就要开始筑城计划开始组织人力制作泥胚,只有这样,三十天才能存够筑城的土胚,泥胚有三十天时间去干燥,也勉强可用。若不然,哪怕晚上十天,晚上五天,情况根本就大为不同。

在刘备驻守的这一月时间,从第一天开始到现在,泥胚的制作从未停止,制作最早的泥胚已经干燥超过三十天了,最新的今日才做,根本就用不了。

用不够干燥的的泥胚去垒墙强度肯定不够,但有得用总比没得用要好。

刘备今次筑城用的统筹方法是,以干燥超过七天的土胚垒在下边,干燥时间不够的土胚垒在上边,这样可以应一时之急。

李孟羲从中意识到了问题,土胚是好东西啊,土胚是泥土加工品,比泥土用起来更方便。像是建造,囤积几千块土胚,想要建造城墙的时候,土胚搬起一摞,半天时间墙就起来了。

而如果不准备土胚,临时用泥土去筑墙,那还得挖泥,还是加水活泥,甚至还得做模具还得花费人力去夯实,工时太长了。

泥胚是极好用的建造基材,制作泥胚又不需要什么原料,随地挖土随地就能制作,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制作泥胚,比如城池中,比如城池外,比如河边,比如树林里,几乎所有地方都有泥土,也就几乎所有地方都轻易可生产泥胚。

泥胚既有用,又制作容易,性价比极高,没理由不做。

在巨鹿军后勤序列中,在【仓鼠战法】中,行军之时,每扎营,砍伐周遭木头初步加工之后囤积起来,收集周遭的柴草囤积起来,找到石头,就地把石头烧成石灰,每扎营,陶匠营就地烧制陶器,陶器烧好就地丢下屯留下来,等到前方战事需要,立刻把陶器拉到前方用作火攻器具。

在仓鼠战法中,陶匠营本只需烧制陶器,现在多了一项,泥胚也是值得作为战备物资储备的一项。

而且,烧制陶器还得消耗燃料,制作泥胚不需要任何燃料成本,烧制陶器还得有窑,制作泥胚只需要简陋的模具就行,泥胚制作的难度比陶器低了不知多少倍。

若在【仓鼠战法】中,泥胚的干燥问题问题不大,在仓鼠战法中,把扎营地附近所有不管干的湿的柴草全部收集起来,随便摊开屯放着,反正哪怕是湿的,露天放几天也能给放干了,行军往前走,物资屯留于后,行军走上几日,等到需要用柴的时候,后边的柴已经晾干了。

同样的道理,泥胚做好随意屯放在路边,用不几日,它会自己风干。

作为后备物资的话,泥胚不需要那么快干燥,可如刘备这次,刘备驻扎村落之后,怕敌军旦夕来攻,连夜加班加点的赶制了泥胚,结果短短两三日,泥胚刚做成,还未及干燥,敌军就杀来了。仓促之间,只能临时把湿泥胚胡乱堆到前边权当防御工事来用。

几千个泥胚胡乱堆一起,只能防御一个角,而要泥胚干燥的话,可以好好垒起,垒一道墙,能防御几十步远。

再加之,湿泥胚不仅不结实,他还重,搬运不便,两者性价比是天与地的差别。

泥胚制作简单,人手足够的情况下,一天赶制出上万块泥胚不是问题,而军中正是这种人力充足的地方。

可一万泥胚制作虽容易,想快速干燥却很难。假设场景为,假设明知敌军明日要进攻,现在要加固防御,现在周遭没有木头,只有就地挖泥,可挖了泥制作出了几千块泥胚,泥胚还是湿的软塌塌的,根本就用不了。

关键时刻,多几千块胚砖跟少几千块胚砖最大能有大区别呢。

在关键时刻,多这几千块胚砖可以盖一个可容纳甲士数十的小堡垒,有这么一个小堡垒挡在敌军兵锋正前,敌军锋锐锐减。在极端情况下,这一个小堡垒足以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这是战略层面带来的优势,一座能容纳甲士数十的小堡垒,最少最少可杀伤两百名敌军,不需厮杀,直接抵消敌军两百兵力,岂不大赚。

故此,李孟羲认为,该有快速干燥泥胚的技术。

行军打仗途中,能用的快速干燥技术能有什么,只有用火烤而已。

可问题在于,如果用火烤制,先不说行不行泥胚会不会裂开,单就燃料的消耗就不是可以承担的起的。

既要用火,又不能耗柴,李孟羲能想到的方法有且只有——“烧土扎营法”。

所谓烧土扎营法,来源是这样,曾见到营中做饭的时候,柴火在地上烧了两天之后,那一块地面被烧的又干又硬,被烧成陶了。

陶化硬化后的泥土水浸不透,雨淋不乱,简直太适合用来造路了。

就为了造一条路,得耗费成千上万斤柴火一路烧下去,这成本太高了,所以就有了废物利用的烧土扎营法。

烧土扎营法,既,伙夫们做饭的时候,特意把烧火地点集中起来,这样,饭做了,地面也烧了,路面就一点一点延伸出来了。

在巨鹿,巨鹿军营当中就有这么几条烧出来的小路,几条小路一点柴没用,全是做饭的时候顺便烧出来的,这就等于什么都没花费,平白就得了几条陶土硬化路。

依照【烧土扎营法】这个思路,用同样的方法,做好泥胚之后,把泥胚围成火灶,然后在灶上升火做饭,这样,做饭的同时,就顺便把泥胚烘干了。

按军中灶台的配备数量来看,按十人一灶,一支万人军队,有灶一千,按四块泥胚围成一灶,一顿饭,可将四千块泥胚烘成半干,半干的泥胚已经够用了。

以四千泥胚,可盖出一堵短墙,可以盖一间屋子那么大的小壁垒,如果再采用间杂的方式,垒一层干泥胚,再垒一层湿泥胚,四千块干泥胚加四千湿胚可发挥出等同于八千块泥胚的作用。

八千块泥胚足以在地势关键处构建一道壁垒了。

四千之数,是完全零成本没有任何消耗的生产数量,若到危急之时,不吝燃料连夜生产,一夜足可生产泥胚数万。

除了灶台可以用来烘干泥胚以外,还有,石灰窑和陶窑也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多余热量,如果是工厂生产,可以把窑里的热气用管道引到仓库里,利用热气对仓库里的泥胚进行干燥。但行军在外,管道没有,密封的仓库也没有,也就没办法利用窑体产生的热气,唯有之法,用泥胚作为砌窑材料,用湿泥胚垒出窑体,烧制石灰和陶器的同时,顺便把泥胚也烘干了。

按行军扎营的可工作时长,一夜之间,也就顶多烧一窑而已,一座窑,用泥胚三二百,这就等于,零成本情况下,又多生产了两三百块干燥泥胚。

不仅是如此,李孟羲想到了【仓鼠战法】中对柴草的处理方法,在仓鼠战法中,收集到的那些潮湿的柴草随便摊开放在路边,经几天风吹日晒,柴草会逐渐干燥。

干燥完全可以延期执行,虽,扎营一夜,顶多只能烧制一窑陶器,也只能烘干一窑土胚,何妨拔营走时,把那些半干不湿的湿柴给堆到湿泥胚上,拔营时点上一把火就走,任由他慢悠悠的一直烧着,如此,人走了,火还在烧,这不就等于,虽,无法一夜之间把砖烘干,但是能在一天之间,把成千上万块砖给烘干完成,一天之内把砖干燥,这也是神速。

据李孟羲猜测,可能,用湿柴慢腾腾的烘烤比大火烘烤更好,大火易使泥胚开裂,小火可能好的多,这样以来,湿柴倒有了独特的用处。

学习刘备的经验,李孟羲觉得,日后自己也要做泥胚,天天做,有空就做,做的越多越好。泥胚拿来可以平地起城,可以从城头丢下去砸人,可以用来堵河筑坝,总之,用处无穷。

——

李孟羲觉得刘备的后勤做的极好,等刘备把李孟羲带来的兵马粮草兵器等等检查了一番,刘备也有同样想法。

刘备在淄重队见到繁多的车辆,这些车辆全都经过改造,在车体一侧加了车板,成了可以作战的偏厢战车。这些车辆的成色不一,明显有新有旧,旧的那些显然是从征集来的,新的可能是自做的。

淄重物资中,有一车车满载的粮草,有大量木材和柴草,有备用兵械,布料,工具,等等物资。无一例外,这些物资全都极其充足。

刘备见到李孟羲带来的乡兵们人手一杆长枪,人均有一架弓弩,人均多达九十支以上的箭失,对李孟羲能在短短一月时间筹集到这么多兵器,刘备颇为赞叹。

弓弩箭失制造周期长,无从快速制造,乡兵们所配发的弓弩全是乡间收集来的。

向乡间筹集军备这不难,刘备自思自己也能,可关键是,是筹集了多少地方才筹集到这么多的。

李孟羲想了想,“大概,方圆五十里。”

这就是关键所在,筹集军备谁都能做,李孟羲却能收集方圆五十里。

五十里是个什么概念,五十里这么大的区域,就是走一遍都得不少时间,又何况是去筹集军备,局势不宁,乡人要靠兵器自保,哪里又肯轻易舍弃。

刘备百思不得其解,他不明白李孟羲是如何筹到这么多弓弩的,遂把疑虑问向李孟羲。

“买的啊。”李孟羲回了一句。

“买的?”刘备提高了声音,眼里不可置信,“咱哪来任多钱?”

刘备可是很清楚,当初分兵之时,军中余财已经不多了,刘备疑惑的看了李孟羲一眼,他想到,难道纸钱真的那么容易花出去?

刘备以为,李孟羲是成功把纸钱花出去了,所以才有足够钱财去采买军资,刘备完全猜错了,纸钱根本就不容易花出去,也就是说,李孟羲手里既无钱财,纸钱也花不出去,等于手里一点钱没有。

李孟羲筹备军械的方式大出乎刘备的意料,李孟羲又欺负人家大户了,从大户那里搜刮来了钱粮,拿着钱粮以高价从乡间收集弓弩兵器,拿钱硬砸之下,弓弩收购计划很顺利。

乡间不认纸钱,军中没有余财,但从大户那里搜刮来了粮食,粮食比钱更受欢迎,就靠这样的方法,用粮食轻易筹到了两千多架弓弩。

粮食毕竟紧缺,哪怕是从豪强大户那里弄来了足够多的粮食,粮食再多也经不起肆无忌惮的消耗。

所以在粮食之外,有另外的筹措方法——用兵器换弓弩。

巨鹿军有锻造技术上的优势,军中有好多士卒配备上了精良的包钢刀具,这样一把包钢兵器价值抵得上一柄百炼环手,拿一把价值比得上百炼环手的兵器去换乡人手中的弓弩,乡人大多会觉得赚了,靠兵器兑换弓弩的方法,换到了弓弩一千有余。

再加上从当地官府那里要到的,八千弓弩并不难凑齐。实际上李孟羲筹到的弓弩不止八千之数,出兵时只带了最精良的一批,剩下的全留给了当地乡兵守境之用。

李孟羲筹集军备的全套方法就在这里了,关键只一点,拿钱粮砸,钱粮给的够多就不怕买不到弓弩。而筹粮的关键,在豪强大户。

李孟羲又欺负豪强了,刘备都能想象的到当地豪强被李孟羲欺负成了什么样子,刘备哭笑不得。

从筹集军备这件事上,当时李孟羲还从中得到了一个重要认识,那就是,除粮食布匹以外,其实兵器也可以当做一般商品来卖。

从“通用军备”的角度来考量,兵器可以兼备兵器、工具、商品等多重作用。

在兵器的商品属性上,毫无疑问,兵器越是精良,卖价也就越好。由此,军队装备的兵器越精致,军队的隐形财富也就越高,在面对需要用兵器向乡间兑换粮草的情况时,应对也就越从容。

大汉盐铁官营,兵器是铁质,铁本身就是硬通货,兵器本身也算是硬通货,而行军作战之时,运力有限,所以最好尽可能的提高铁的附加值,一把劣质铁剑重两斤,一把百炼刀也两斤,这两把兵器占的负重一样,但是等当做货物交换出去的时候,两者价值相差百倍以上。

至于说,把兵器卖出去换粮草划算不划算,兵器与兵器的性价比也是不同的,把刀剑换出去问题不大,刀剑又贵,重要性又不高,与之相对的,枪价格便宜,枪又极其重要,弓弩贵但是弓弩太重要,不适合作为商品,所以,如果把兵器当做备用商品备用资金,最好的选择有且只有刀剑一项。又鉴于,剑器不如刀具实用,所以能作为备用商品的只有刀这一项。

又鉴于,刀具比剑器卖价低了一截,刀的商品属性因此就被限制了。

为补足刀具的这一缺陷提高刀具的商品性,李孟羲觉得该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况下把刀具做的更精致一点。

刀具制作的成本大部分在锻造上,不多增加成本,那就不能在锻造上做以改变,得在其他方面改进,比如研磨,比如在刀身蚀刻纹理,比如配备精良装具,这些改进花不了几文钱,却可带来几十文乃至上百文的溢价。

军中军备体系由此被微调了,日后军中所有战刀全部生产成高档品,在外作战,缺钱的时候,就全靠刀具卖钱了。

汉末第一兵法家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男频小说,小书亭转载收集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