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书亭 > 男频 > 逍遥小儒仙 > 第522章:心学,突破

第522章:心学,突破

“心即理?”王天罡被李长安的这三个字说怔住了。

看似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,但却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,让人忍不住去窥探其中的道理。

见王天罡沉思的表情,李长安基本可以确定。

现在这个时代,和千年前的修行之法,果然已经有所不同。

陆正居前辈所处的年代,在五品境界时,并未如师公所说的那般严格。

如果说现在的两条路,已经把人彻底固定在一条路上的话。

那么陆正居前辈那个时代,对五品境界的参悟,完全可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。

当真是五花八门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
虽然失败者众多,但也绝不会缺少争渡的勇气。

师公所说的两条路,属于中正大道,是颠簸不破的正路。

但除了这些大道之外,未尝没有通幽之曲径?

这数百近千年间,到底发生了什么?

为何中间的岁月,似乎被斩断了许多东西?

不过既然理学已经被证实,乃是直通巅峰的大道。

那心学,必然也不会相差太多。

这时,王天罡从沉思中清醒,“长安,你方才所说的心即理,可有何说法?”

李长安道,“此法可能与师公所言的第二条路对立,但实则是一种延伸与发扬,可以相互印证。”

“弟子只说自己的看法。”

“师公所言,万事万物皆有其理,长安且将其称之为理学。”

“而心即理,姑且名之为心学。”

他伸出食指,在地面上先画出一个小圈,然后在这个圈外,又画了一个更大的圈。

而后,李长安指着外面这个更大的圈说道,

“此大圈,便是万物之理。”

接着指向大圈之内的小圈,“此小圈便是自身之理。”

王天罡点了点头,示意李长安继续说。

李长安在大圈内点出一个个点,“理学认为,理无处不在,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,莫不遵循其理。”

“此理便是道,便是太极。”

“所以,既然每件事物都存在其理,那学子便去研究每一个事物之理。”

“此大圈内的点,便是一个个事物之理。”

他的手并没有停下,而是继续点出更多的点,“一开始学子可能得到的只是某一个事物的理。”

“但这些理多了之后,就会豁然贯通,对理的认知也就到了极点。”

“此便可称之为格物,致知。”

“既然已经认识到了更高的理,那么自身行为便自然而然,会合乎这些理。”

李长安将大圈内的点,引出箭头,指向小圈,

“穷究万物之理,自身的君子之理,自然明悟。”

“此为中正大道。”

王天罡点头捻须,“不错,你对此道的理解,已然深得其精髓。”

李长安笑了笑,继续说道,“由外而内,先求世间统一的根本规律,再来引导自身之道,此为理学。”

“而学生方才所说的心即理,便是要从内……而外。”

他另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圈,然后从小圈内引出箭头,指向外面的大圈,

“心学认为,理只是人心中的理,是人心中的道德。”

“比如侍养父亲,不是从父亲那里求得孝的道理。”

“侍奉君主,也不是从君主那里求得忠的道理。”

“孝、忠、信、仁都只在我们心中,心就是理。”

“没有被私欲蒙蔽的心,就是天理。”

“用这天理之心,表现在侍养父亲上就是孝,表现在侍奉君主上就是忠,表现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。”

“理本自在心中,何须从外求?”

李长安说到这里,王天罡的面色却是一变再变。

短短几句话,上百个字,却让他如临大敌。

“不对,不对……”

王天罡紧皱着眉头,早已寒暑不侵的身体,此刻竟有汗珠滑落,“此话有失偏颇。”

“万事万物之理,即便无心,也依然存在。”

李长安说道,“根本存在之理,乃是物之理,譬如岩石枯朽,松竹兴荣,此乃物之理。”

“但事之理,乃人与人之间的理,当真从始至终依然存在?”

“若有一日我身死道消,我对待师公的理,还会在吗?”

这一问,把王天罡问住了。

李长安继续道,“人死如灯灭,我死了,那么对我而言,孝忠信仁,自然也就不复存在。”

“所以物之理一直存在,但事之理,却因人而在。”

“物之理,乃宇宙之自然规律;事之理,却是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。”

“学子求问君子之道,此君子之道,乃是自身对待外界之理,自然便是事之理,是伦理道德。”

王天罡额头上的汗更多了,李长安的话,就像是一支支利箭,刺穿了原本牢不可破的道理城墙。

让他长此坚持的理,竟然有行将坍塌的危险。

李长安眼见师公如此,赶忙道,“师公,师公……”

可是王天罡却并未清醒,反而身上的气息开始紊乱。

李长安心中猛然一惊,不好,这是道心受到了影响,遂赶紧召出苍生社稷鼎,动用法力猛然一敲。

“咚……”

低沉悠长的鼎声在山洞内回响,好似晨钟暮鼓,振聋发聩。

王天罡立刻清醒过来,不可置信地看向李长安。

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这徒孙,对理的感悟竟如此之深。

简直是难以想象。

此理,便是道,便是太极。

严格论起来,只有一品苍生境的文士,才会去探究道,因为这是成圣的关键一步。

必须要有自身圣道,才能成圣,否则空有力量,而无圣道,莽夫耳。

他自己也只是遵循前人之法,来理解“道”与“理”。

可是自己这徒孙,竟然说出了另一种对“道”与“理”的参悟之法。

这……这……已然是圣道的雏形了!

王天罡又如何不惊?

李长安见师公恢复之后,小心翼翼问,“师公,你怎么样了?”

王天罡神色复杂,挥挥手,“你继续。”

“照你所说,理学与心学似乎相悖,莫非圣人之道也会互相对峙不成?”

“非也。”李长安摇头道,“理学与心学同出一源,所求也皆是圣人之道。”

“只不过,理学更倾向于自然之道。而后由自然之道,影响人生之道。”

“而心学,则更倾向于人生之道。明悟人生之道,再去应对自然之道。”

王天罡不自觉带上一丝求教的语气问道,“你如何想出这心学之理?”

“人力有穷时,自然之道博大精深,不是谁都有足够的精力一一参悟。”李长安解释道,

“况且,学子所求乃君子之道,自然要从自身去求。”

“参悟一根竹子,或是石碾,对君子之道又有何助力?”

王天罡已经有些懂了,他看着李长安,眼中满是感慨,

“你这所谓心学,可是一门高深学问,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透。”

“以后还得继续完善,待你步入一品,这心学就是你的成圣之道。”

“师公我可等着你布道天下的那一天!”

李长安有些汗颜,心学之说,自己只是拾人牙慧而已,实在担不得师公如此夸赞。

不过师公有些话倒是说的不错,这个世界尚没有心学,这一门法,的确有资格成为圣道之法。

王天罡没有多说什么,以免影响李长安的心绪,转而问道,

“既然你在圣道之上,已有如此感悟,那对五品君子境,可有何想法?”

李长安想了想说道,“既然我所求是神通,为何不干脆在神通上求?”

“何须要参悟那么多道理,再来印证神通?”

“譬如视思明,经文典籍诗词歌赋,只要与之相关,我便参悟其文法,而后博采众长,成就神通。”

王天罡闻言,顿时摇头,

“不可。”

“此法太过凶险!”

“从心中去求的前提,是明悟自身之心。”

“若没有明悟己心,直接去求神通,此为蒙蔽内心之举,一旦失败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“决不能如此冒险!”

李长安也知道王天罡所言不虚,但时间可不等人。

自己六品文武大圆满,看似强大,但只有迈入五品,才算勉强有自保之力。

而且文道不突破,武道也会被卡住,文武融合之后,再也不可能分开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
他又哪里等得了?

“师公,此法虽说惊险,但不是不能尝试,长安有一法,如果不行,可以立刻停止。”

王天罡生怕李长安贪功冒进,“你先说说看,我们爷孙一起探讨研究。”

李长安五指张开,一枚枚御风符文飘飞而出,在王天罡面前沉浮不定。

这些符文或是单独存在,或是三两融合,形成新的符文。

甚至一大片组合到一起,化作类似于法阵的存在。

变化不定,气象万千。

王天罡又愣住了。

他感觉遇到自己这徒孙后,尽是在接连不断的震惊中度过。

好不容易自己武道跨入三品,准备好好风光一把,却被徒孙一而再再而三的镇住,实在是……有些无奈。

“这是什么法门?”王天罡询问道。

李长安打了个响指,御风符文开始迅速组合,

“这是弟子在西烈妖国时,为了防止使用文法被发现,而后参悟出的法门。”

“将妖族特有的铭妖法和我们人族的文法融合,形成的铭文之法。”

“这是弟子的御风铭文法,里面有‘速’字文法,‘轻’字文法,‘长风破浪’等文法,另外还有妖族的‘鹰击千里’铭妖法……”

青色的御风符文将一个个文法和铭妖法单独展示了出来,而后重新融为一体,化作最基本的御风符文,飞回掌心消失不见。

一切动作行云流水,如臂指使。

王天罡沉默了,徒孙的悟性太强,天资太妖孽,让他实在没有成就感。

这铭文之法……

简直要打破千百年来的文法桎梏。

又是一个堪比心学的重要存在!

文士参悟文法之后,要么当成随手就用的普通文法。

要么就是视之为珍宝,将其变成本命文法,潜心蕴养。

可文法乃是文道之法,一旦定型,又怎能随意变动?

文士手段层出不穷,那是因为文法众多,文法之间的配合精妙绝伦。

据他所知,从来没有一个文士,可以将诸多文法熔于一炉。

不是没有人尝试过,想要博采众长,创造出最强的文法。

有如此想法的文士,大多都是绝世天才,可依然失败,浪费了宝贵青春,最终碌碌无为,庸碌一生。

可是,自己的徒孙竟然成功了!

而且大获成功。

简直就跟做梦一样。

王天罡已经不知道惊喜震惊为何物了。

一个还没跨入五品的小辈,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圣道之法,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?

“如果你能随时停止,倒不是不可以尝试。”王天罡最终还是松口了。

李长安有融合文法的手段,的确可以慢慢尝试,也许真能成功。

“你现在文武融合,文道和武道必定会一齐晋升,所以至少要准备好君子第一思和归元第一转需要的东西。”

王天罡提醒道,“你把身上的先天之物收拢好,一旦有迈入五品的迹象,就要立刻吞服,同时修炼神通。”

李长安郑重其事地点头,突然想起了什么,问道,“师公,三足金乌卵,算不算先天之物?”

王天罡眨了眨眼,一脸懵的看向李长安,“你说什么?金乌卵?”

“是三足金乌卵,不是金乌卵。”李长安更正道。

半晌,王天罡不得不接受又一个让自己震惊的消息,

“三足金乌袭承太阳之精,自然可以算得上是先天之物。”

“你把它先拿出来,待时机成熟,我帮你把它敲开。”

“得嘞。”李长安果断把三足金乌卵拿出来。

山洞里的温度顿时往上提升了一个层次。

“你就不想把它孵化出来?这可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帝种族,站在妖圣之上的存在。”王天罡看着三足金乌卵,不觉有些心疼。

李长安道,“之前也想过,可是我又一想,孵化出来还不知道要等多久。”

“就算孵化出来了,不说把它养成妖圣,就算只是培养成一品,我也养不起,还不如用来强大己身。”

王天罡点了点头:“既然你已经有了决定,我也就不说什么了,专心修炼,我为你护法。”

李长安朝王天罡恭敬地行了一礼,随后便闭上双目,翻开脑海中的羊脂玉书。

羊脂玉书哗啦啦翻开,一篇篇诗文经义出现在眼前。

“视思明,自然首先便是与看相关。”

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……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……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

“所以视思明,还得考虑立身之位要高,位高权重,俯瞰天下。”

……

羊脂玉书翻开,所有与视思明相关的感悟,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

“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有言:‘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’”

“既然有明察秋毫,自然也该有释绍昙的那首诗。”

“向上机,顶门眼。察秋毫处暗昏昏,透险崖中平坦坦。三世诸佛,正视无门,白牯狸奴,活埋何限。”

……

“也当有见微知著,一叶知秋。”

“山僧不解数甲子,一叶落知天下秋。”

……

李长安仿佛陷入了诸多诗文经义所构成的世界中。

他将所有文法尽皆拆开,以铭文之法反本溯源。

一道道文法,一句句诗文,一个个词汇,在脑海中飘舞,在心头激荡。

也不知过了多久。

许是十天,又或是一个月。

脑海中突然有雷霆劈落,李长安的眼前,只剩下了四个字——三世诸佛!

“想不到,我的视思明,竟然会落在佛门身上!”

反本溯源之后的符文,犹如雪花一般落在身前,疯狂组合排列,似要将君子第一思的对应神通彻底完善。

文道有所感悟,《大周天玄法》立刻轰隆隆运转,全身三百六十五颗周天星辰金丹,全部开始震荡。

破入五品,就在此时!

一直在旁护道的王天罡,以指成剑,洞穿了三足金乌卵。

刹时间,山洞内响起了贯天彻地的啼鸣声,仿佛有一轮金色大日升起。

古朴苍茫的气息,好似从远古而来,让人忍不住心神摇曳。

李长安直接张开嘴,大口大口吞咽着犹如仙露琼浆般的三足金乌卵。

身体瞬间变得滚烫起来。

每一寸皮肤血肉,乃至筋骨腑脏,都好像被扔进了火炉中,被疯狂灼烧。

李长安痛苦不堪,但是仍然在疯狂吞咽着。

周天星辰金丹震颤的越来越快,周天星辰图中的场域,已经开始淬炼全身法力。

他的身后,一点金光骤然刺破虚空,并且迅速向外蔓延。

而那纷纷如雪的符文,也因为三足金乌卵被炼化,而有了全新的变化。

“噹……噹……噹……”

虚空中,似乎响起了悠长古朴的钟声,仿佛有什么恐怖存在,要从虚空中走出。

神通在成型,而且不仅仅只是神通法印。

刺破虚空的金光,已然形成了一个璀璨的半圆,并且还在继续扩张。

普通的武道武夫洗练真元,一次也就几十个穴窍,最多也不过百。

但李长安一次洗练,就涉及到三百六五十个穴窍内丹,再加上原本就已经修成的法力。

所以哪怕没有三足金乌卵,也依然可以修成金轮法相。

但因为有了三足金乌卵,不仅金轮法相变得更加璀璨,而且其中绝大部分菁华,全都涌向了那尚未成型的神通符文之中。

钟声还在继续,甚至已经有宛如实质的音波在山洞里回响。

钟声越来越急促,这是在迎接某位存在的到来。

饶是王天罡也彻底傻眼了,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
这样的异象太过惊人,可以说是前无古人,后面估计也很难再有来者。

“这小子……到底修成了什么神通!?”

突然,王天罡心有所感,将目光投向了李长安身后已经形成的璀璨金轮之上。

只见一道模糊的身影,正缓缓从金轮后方显现出轮廓。

刹时间,天落金莲,地涌金花。

一道道诸天神佛虚影,在虚空浮现,尽皆朝金轮后方颔首垂目……

逍遥小儒仙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男频小说,小书亭转载收集逍遥小儒仙最新章节。